在端午節4天連假前夕,健保署於21日晚間6點,以新聞稿的形式正式宣布了一項引起廣泛關注的醫療政策調整。

這一調整將分為兩個階段實施,第一階段涵蓋門診藥品和急診的部分負擔,將於7月1日生效;第二階段則是有關檢驗檢查費用的部分負擔,因為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,實施時間尚未確定。

醫院掛號費攀升漲價了!7月1日起,急診部分負擔飆漲36% 不到1000元別想出院
Photo by RDNE Stock project on Pexels.com

此次部分負擔的調整,將進一步擴大不同醫院之間的收費差距。這一調整旨在改善健保制度長期虧損的財務狀況,並加強分級醫療,以減少患者不必要地湧向大型醫院就醫的現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這是自2017年4月15日以來,健保制度六年來的第二次部分負擔調整,上一次調整涵蓋了門診、急診和門診藥品費用。

自7月1日起,醫院門診藥費的部分負擔將根據20%的比例進行計算,並按照分級標準進行收費。對於地區醫院和基層中、西醫診所,藥費在100元以下的部分負擔將免收,而在101元以上的部分負擔將從200元上調至300元。

至於慢性病患者的連續處方箋,為鼓勵他們前往基層診所就診,基層診所的部分負擔仍然保持免收;對於各級醫院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,根據新制度,第一次領取將支付藥品部分負擔,而第二次和第三次則免費。

為了關心中低收入者和身心障礙者,不論就診醫院的層級,藥品部分負擔均按照基層診所的方式進行收費。

至於急診的部分負擔,則根據不同醫院的層級進行固定額度的收費。目前,醫學中心的急診部分負擔根據檢傷等級,第一和第二級重症患者需支付450元,而第三至第五級輕中症患者需支付550元。

然而,自7月1日起,所有急診部分負擔將統一調升至750元。區域醫院的急診部分負擔則從300元上調至400元,而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的急診部分負擔則維持在150元。

對於中低收入者和身心障礙者,他們在不同級別的醫院急診部分負擔為550元(醫學中心)、300元(區域醫院)和150元(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)。這一調整將對患者的醫療負擔產生實質影響,特別是那些經常需要就醫的慢性病患者。

然而,健保部分負擔的調整旨在緩解健保制度的財務壓力,以確保長期的可持續性,並引導患者更明智地選擇就醫方式。這一調整也凸顯了不同醫院之間的差異,以及政府在醫療費用管理方面的努力。

健保部分負擔調漲:探討台灣醫療費用分配與社會公平

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特別強調,最新調漲的部分負擔款項並非由醫院所主導的價格上漲,而是納入健保署的財務管理計畫中的一環。

這一調整的目的在於解決健保署多年來持續虧損的財務問題,同時推動分級醫療,防止民眾過度使用醫療資源,達到更有效的醫療利用。然而,這一政策的實施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,擔心可能加劇醫療不平等的現象。

吳明賢院長指出,調漲的部分負擔款項實際上是由患者支付給健保署,並非由醫院涨价。這一举措的背后是為了協助健保署應對不斷增長的醫療費用,並且鼓勵患者更加謹慎地選擇就醫方式,避免不必要的醫療浪費。

有關部分負擔的調整也引发了醫療不平等的擔憂

此次調整除了部分負擔的調漲外,健保署還逐步將一些民眾習慣使用的「指示藥」排除在健保給付之外。

這意味著日後如果患者需要使用這些藥物,將需要自行支付全部費用。加之近年來自費藥品和醫療材料的品項急劇增加,民眾的醫療支出負擔可能進一步加重。

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「家庭收支調查」數據,2021年,民眾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占到了總支出的17.8%,較2020年的17.5%有所上升,並已成為每個家庭支出的第二大項目,僅次於「住宅服務、水電瓦斯及其它燃料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過去45年來,醫療保健支出一直是台灣家庭支出占比增長最多的項目,且連續45年未出現下降,對其他支出項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擠壓。

第二階段的調整則涉及到檢驗和檢查費用的部分負擔

背後的原因是目前健保制度支出不斷上升,但所有檢驗和檢查的部分負擔仍然由健保負擔。為了控制這一情況並提高使用者付費的比例,健保署正在研究相應的措施。

根據目前的研議,免收部分負擔的門檻將設定在基層診所費用1000元、地區醫院500元以下,其餘則根據轉診和醫院層級收取10%至20%,上限為100元至400元。

然而,這一政策也面臨一些實際操作上的困難,例如,如果事先收取部分負擔,但患者之後未前往醫院進行檢查,將產生退費的問題,需要與醫療界進行進一步的協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根據現行法定,一些特定群體,如重大傷病患者、分娩患者、山地離島地區就醫者,以及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、榮民、3歲以下兒童、警察、消防、海巡、空勤軍人、油症患者、替代役役男等對象,則不受新部分負擔政策的影響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