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強度越高越好嗎?
很多人認為只要運動越累越好,才能有效減肥、強身健體。但實際上,這種觀念是錯誤的。健身教練建議,運動應該適量,並且循序漸進地訓練。運動醫學專家表示:「在運動的過程中,當身體疲勞時,肌肉的力量、協調性等都會降低,運動能力反而會下降。此時如果繼續負荷訓練,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。」運動科學研究也顯示:在運動的過程中,身體需要進行能量代謝和再生,如果過度運動,身體會長期處於消耗狀態,從而對身體機能產生負面影響。因此,健身應該循序漸進,不斷調整運動強度、時間、次數等因素,使身體逐漸適應運動負荷。

1.衡量自己的運動強度
運動強度是影響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,對於健身訓練而言也很重要。根據運動醫學研究,常用的運動強度分級標準有以下三種,可以用來衡量自己是否在循序漸進的訓練,或是已經超出了建議的運動強度:
一、心率分級法(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. (2014). ACE Personal Trainer Manual (5th ed.).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.)根據運動時的最大心率,將運動強度分為以下等級:
- 輕運動強度(最大心跳率50%-60%):能正常對話。
- 中運動強度(最大心跳率60%-75%):喘,但能與他人對話。
- 中高運動強度(最大心跳率75%-85%):呼吸急促,能與他人對話,但無法自在交談。
- 高運動強度(最大心跳率85%-95%):呼吸急促,幾乎沒有辦法說話。
- 最大運動強度(最大心跳率90%-100%):難以呼吸,無法說話。
二、VO2max分級法(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. (2014). ACSM’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. Lippincott Williams & Wilkins.)根據運動時的最大氧耗量,將運動強度分為以下三個等級:
- 低強度:最大氧耗量的50-70%
- 中強度:最大氧耗量的70-85%
- 高強度:最大氧耗量的85%以上
三、RPE分級法(Eston, R., & Parfitt, G. (2005). Heart rate monitoring dur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in cyclists.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, 23(10), 1025-1030.)是根據運動時的主觀感受,將運動強度分為以下三個等級:
- 低強度:RPE值在11-13之間
- 中強度:RPE值在14-16之間
- 高強度:RPE值在17-20之間
2.不是偷懶!循序漸進的訓練
這些運動強度分級標準可以幫助運動者合理掌握運動強度,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。例如,對於初學者來說,建議以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,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,進行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,再進行高強度的有氧運動。

循序漸進訓練,最基本的原則是從低強度開始,逐漸提高強度和時長。健身教練建議,初學者可以先從每周運動2-3次,每次30-40分鐘開始,逐漸增加運動次數和時間,最終達到每周5-6次,每次60分鐘以上的目標。在循序漸進訓練的過程中,還需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、年齡、性別等因素進行調整,並且在運動前進行熱身運動,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。
除了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外,健身教練還建議多種運動方式交替進行,例如有氧運動、力量訓練、伸展運動等,可以有效提高運動效果,避免過度運動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看更多健康新聞